 | |
鎮內各族群的分布以語系來區分可分為: 阿美族語系:聚落於鳳信、山興、森榮、大榮四里以務農為主,各里有散居戶。 泰雅族語系:僅佔極少數,分散全各里。 大陸來台各語系:主要集居於鳳信里榮民醫院西側及林榮里為最,也融入各里社區中。 閩南語系:均勺分佈各里。 客家語系:約佔65%居住市鎮上外,於鳳義、長橋、南平、北林里為最大本營。 |
| |
 | |
據傳鳳林地區漢人,在開發初期的先民信仰是,開基土地公。初期都以拜伯公石和伯公樹來祈求人畜能平安,種的作物能豐收。鳳林地區的阿美族先人的信仰是“馬拉搭烏─指天神”祭拜是“以石頭和盧葦”做象徵,用酒、檳榔向天口唸禱告詞。 在日據約民國廿年代,日人推行“皇民化要敬奉日本天皇”把鳳林城隍廟拆毀。台灣光復,鳳林人的信仰才非常自主,道教、佛教、基督教、天主教、一貫道、真光教堂…等廟宇、教堂如雨後春筍,處處可見到。 |
|
‧箭瑛大橋 民國66年10月6日颱風過境,鳳林大榮里到山興的花蓮溪上,惟一用竹子搭建的便橋,被滾滾洪水沖毀,交通斷絕。當年服務山興國小教導主任陳國義和教師張箭、鄧玉瑛、林寶炫等,為求上課心切,不顧安危,手牽著手,強行過河。因波浪濤濤,流水湍急,加上「流沙」嚴重,腳無法站穩,一群老師都失足落水,被洪水遂流,其中張箭、鄧玉瑛二人不幸被溪水吞噬…而殉職。 此消息轟動全國,蒙當年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為表彰張、鄧二位老師的因公犧牲,另一方面徹底解決山興里的對外交通,而興建鎮「水泥大橋」,以取張箭的「箭」,鄧玉瑛的「瑛」,來命名為「箭瑛大橋」。 鳳林鎮公所配合意義非凡的箭瑛大橋,在箭瑛大橋靠山興里的東端引道南邊的小山丘上,建張箭和鄧玉瑛的紀念銅像,把小山丘和花蓮溪東側砂丘地,串連興建箭瑛公園,增添鳳林多一處名勝和遊憩的好去處。 |
| |
‧石爺廟 位於鳳林民生街「橋孔下」,鳳義里鳳鳴路口有一座富有傳奇性的石爺廟,於民國80年6月28日第二度改建落成後,其設施有涼亭、風調雨順、飲水思源等富有教育含意的紀念場所。 話說石爺廟的由來是有其來歷的:首先去膜拜的發起人是鳳林百歲人瑞劉帶妹(民前13年9月6日生)回憶悅:民國13年9月13日,長子富昌出世後,客語說的經常是「三日風、五日雨」,每日在提心吊膽中 過日子,在沒有辦法下,只好求助算命先生,說富昌欠水,要拜石爺為義父,才能平安長大… 聽了算命先生的話後,富昌取了「阿泉」的偏名,當時鳳林沒有石爺廟,愛子心切下,到處去找石爺,終於在「鳳林車路背(客語)」農路旁的一棵榕樹下有一個大石頭,看起來非常有靈性,林媽決定用金炮燭去敬拜認這個石頭做石爺。 | |
信不信由你,自從「阿泉」拜了石爺以後,從瘦弱的身體,一天天長高強壯,病楚也好了。此消息一傳十,十傳百,只要小孩不平安的來拜就痊癒。阿泉成家立業經營製材廠,一帆風順,做任何投資,都賺大錢。為了報恩,發起改建鳳林的石爺廟。 附註:鳳林大街小巷都知道「阿泉頭」(客家話稱呼男的都加頭的習慣語)這位名人,但問林富昌是誰時,可能知道的人不多。 |